简介
宽浅式畦沟结合灌水技术,是一种适应间作套种或立体栽培作物,“二密一稀”种植的灌水畦与灌水沟相结合的灌水技术。近年来,通过试验和推广应用,已证实这是一项高产、节水、低成本的优良的节水灌溉技术。
要点
(1)畦田和灌水沟相间交替更换,畦田面宽为0.4m,可以种植两行小麦(二密),行距0.1~0.2m。
(2)小麦播种于畦田后,可采用常规畦灌或长畦分段短灌灌水技术进行灌溉。
(3)小麦乳熟期,每隔两行小麦开挖浅沟,套种一行玉米(一稀)。套种玉米的行距为0.9m。在此期间,土壤水分不足,可利用浅沟灌水,为玉米播种和发芽出苗提供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
(4)小麦收获后,玉米已近拔节期,可在小麦收割后的空白畦田田面处开挖灌水沟,并结合玉米中耕培土,把挖出的畦田田面上的土覆在玉米根部,形成垄梁及灌水沟沟埂,而原来的畦田田面则成为灌水沟沟底。灌水沟的间距正好是玉米的行距,灌水沟的上口宽为0.5m。这样既能牢固玉米根部、防止倒伏,又能多蓄水分、增强耐旱能力。
宽浅式畦沟结合灌水方法,最适宜在遭遇天气干旱时,采用“未割先浇”技术,以一水促两料作物。
优点
(1)节水,灌水均匀度高。一般灌水定额为525m3/hm2左右,而且玉米全生育期灌水次比一般玉米地减少1~2次,耐旱时间较长。
(2)有利于保持土壤结构。灌溉水流入浅沟后,就由浅沟沟壁向畦田土壤侧渗湿润土壤,对土壤结构破坏少,蓄水保墒效果好。
(3)能促使玉米早播,解决小麦和玉米两茬作物“争水、争时、争劳”的尖锐矛盾和随后秋夏两茬作物“迟种迟收”的恶性循环问题。
(4)施肥集中,养分利用充分,有利于两茬作物获得稳产、高产。
(5)通风透光好,培土厚,抗倒伏能力强。这是我国北方广大旱作物灌区值得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
但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缺点,即田间沟、畦多,沟和畦要轮番交替更换,劳动强度较大,比较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