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油漆材料

47字数 1545阅读模式

古建筑油漆材料

灰油

灰油采用几种物质经熬制而成,熬制灰油的材料比例为:生桐油50kg,土籽灰3.5kg,樟丹粉2kg。若在夏季高温或初秋多雨的潮湿季节,樟丹粉应该增加至2.5~3.5kg;若在冬天严寒的季节,土籽灰应该增加至4~5kg。

光油

光油主要用于饰面涂刷,用生桐油熬制而成,又称为熟桐油,市场虽有成品供应,但不适用于建筑的饰面涂刷,只适用于操底油、调腻子、加兑厚漆等。

熬制光油的材料比例为:生桐油40kg,白苏籽油10kg,干净土籽粒2.5kg(冬季熬油用3~3.5kg),密陀僧粉1kg(夏季和初秋多雨季节用1.5kg),中国铅粉0.75kg(粉碎后过细罗)。

金胶油

金胶油是以油代胶、起黏结作用的涂料,在建筑饰面上制作贴金、扫金、扫青、扫绿都需要使用金胶油。

金胶油用不同物质经加兑而成。加兑金胶油的材料比例为:饰面光油5kg,加入食用豆油7两(16两制,1两=31.25g),在温度高时减至4~5两,温度低时增至8~10两。

打满与调灰材料

打满

打满是指由灰油、石灰水、面粉混合而成,调制地杖灰用的胶结材料。打满的材料配比为:生石灰块25kg,面粉25kg,水50kg,灰油50kg。

地杖灰

地杖是在建筑用木材表面涂刷油漆饰面之前所做的垫层,地杖灰就是做垫层用的塑性材料。地杖的做法多种多样,如有两道灰、一道灰、四道灰、一麻四灰、一麻五灰、一麻一布六灰、两麻六灰、两麻一布七灰等。

地杖灰的材料配比(选用羧甲基纤维素来代替面粉)如下。

(1)生石灰粉25kg。用成品袋装生石灰粉,运输、计量都方便,直接加水即可调成灰膏;无需过淋、沉淀等复杂工序,在容器内即可进行;不出渣,无需尾弃场所。

(2)调生石灰粉用水35kg。淋灰出渣时要带出一定水分,补足石灰水比例为1∶1.4。

(3)溶解纤维素用水15kg。这是旧配合比中面粉吃水量,以此等量的水来确定纤维素的用量。

(4)纤维素0.75kg。按纤维素溶成胶液所需水量为纤维素质量的20倍而定。

(5)食用加工盐0.25kg。为加强石灰膏的附着性而附加的辅助料。

(6)聚醋酸乙烯乳液0.375kg。为促进纤维素的聚合性而附加的辅助料。

腻子

腻子的种类很多。其实古建地杖本身就属于腻子的范畴,因为地杖的工程量大,操作技术比较繁杂,所以成为古建油作的代表性工序。除地杖之外,在涂刷饰面前或在涂刷过程中,都需要做腻子,有地杖的是为了弥补地杖表面光滑度的不足,无地杖的是为了弥补木材表面的缺陷。因为用途不同,所以腻子有许多种,如在地杖表面做的有浆灰腻子、土粉子腻子;在木材表面上做清色饰面有水色粉、油色粉、漆片腻子、石膏腻子等。

(1)浆灰腻子。先将做地杖用的细砖灰放在容器内,加灰重五倍以上的清水,进行搅动、漂洗。趁灰粉在水中悬浮,较粗的颗粒已经沉淀之际,澄出灰水进行二次沉淀。至灰粉完全沉于水底将浮面清水澄出,这种细砖灰称为澄浆灰,加入适量的血料和少许生桐油,调成可塑状的腻子,即浆灰腻子。

(2)土粉子腻子。土粉子腻子又称为血料腻子。用土粉子(或用大白粉加20%滑石粉也可)加入适量血料调成可塑状腻子。

(3)水色粉、油色粉。水色粉和油色粉均以大白粉为主,根据色调要求,调入适量粉状颜料。水色粉用温水调制成流动性粉浆,油色粉用光油加稀释剂调制成流动性粉浆。

(4)漆片腻子。漆片腻子是用酒精化开的漆片液调成的可塑状腻子。漆片又称为紫胶漆或虫胶漆,干漆呈片状,用酒精浸泡即成液态漆。

(5)石膏腻子。将生石膏粉放入容器内,先加入适量光油调成可塑状,然后加入少量清水,急速搅拌均匀成糊状,静置2~3min即凝聚成团。然后再进行搅拌,使其恢复成可塑状态,用湿布苫盖。用时放在木平板上用开刀(即油灰刀)或铁板翻折、碾轧细腻即可。若用于色油饰面,翻折时可加入少量相应颜色的饰面油或成品调和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