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材料是各种雕塑制作的基础。能够制作工艺雕塑材料很多,有天然材料,如石头、泥土、竹木牙、 皮革等,也有工业技术生产提炼的材料,如金属、玻璃、树脂、合成材料等。不同的材料产生了不同的工艺技术和艺术效果,每一种材料都有着 不同的特性,纹理、色泽、质地,构成了独特的表现力。
传统材料
泥性材料
泥土是地球表面的主要物质之一,是岩石侵蚀,河流、植被沉积的产物,是雕塑最基本的造型材料。这里所说的泥性材料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概念,不仅仅是指泥土,而是把具有泥性的材料统称泥性材料,如石膏、水泥、混凝土等。
泥性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天然泥料(普通黏土)以其便捷的获取途径、较强的可塑性、经济适用等优势,大量用作习作用泥和大型雕塑的初稿阶段用泥。泥性材料经过烧制后也可以作为成品,它的泥质属性会给人一种质朴而大方的审美感受。很多民间的装饰雕塑大量使用黏土。
石膏细腻的可塑性使它可以无所不塑,可作为模具,细致敏感地翻制到雕塑作品的每个角落。它的材质细腻,具有亚光的乳白色光泽,利于表达细腻的形式。它的缺陷也正是因为其具有极强可塑性而牺牲了强度,使其易折易碎,不易保存。一般石膏材料的雕塑或利用其本质的洁白细腻的质感,或进行涂装,使其具有后期色彩效果。许多民间雕塑工艺品常见石膏着色。
水泥和混凝土材料的雕塑在20世纪80年代较常见,其造价低,制作简单,但是其色彩和质感平平,没有石膏的细腻也不具备泥料的粗犷。当下大型装饰雕塑的内部材料支撑大都还要用到混凝土,但其大多都是在后台工作。也有在混凝土的添加料上作文章的作品,增加其肌理和质感,比如添加有色石子、彩色贝壳之类的,使朴素的表面上增加几分亮点。同样的,添加不同色彩的大理石粉还会使作品细滑,质感高档;添加金刚砂,作品超硬且闪耀光芒;添加砖屑,作品会多孔,色泽泛红、黄、黑。在泥性材料的色彩方面,使用频繁的是以白色硅酸盐水泥熟料和优质白色石膏,掺入颜料、外加剂,共同磨细而成的彩色水泥。常用的彩色有红、黄、褐、黑、绿、蓝等。而黏土和石膏大都是进行表面涂色处理。在泥性材料的造型方式上,黏土材料大部分是塑造法,而石膏和水泥混凝土大部分是模制浇注法。
石质材料
石质材料雕塑的历史古老而悠久。石雕艺术从人类诞生开始一直就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成长与进步,同时也记录了人类社会以及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成为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直到今天,石材在雕塑艺术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媒介,无论是广场雕塑、园林雕塑,还是室内雕塑小品,随处可以见到石雕的身影。
大多数岩石由一种或数种物质构成,此类少数基本矿物赋予岩石主要特征,其成分含量的多少则是影响石材色泽的重要因素。在选择石材进行雕塑创作的时候,除了要考虑石材的内在质量、抗压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耐磨性和硬度外,石材的颜色和表面光泽度通常是作为雕塑选材的首要因素。
目前,在装饰雕塑的艺术创作中,人们对石材的使用主要有大理石(汉白玉)、花岗石、砂岩以及彩石系列的青田石、寿山石等。
(1)大理石是重要的传统雕塑材料之一,它颗粒细密、质地莹润、石纹美观细腻、硬度适中,适于雕琢、磨光,可以进行精细的刻画和塑造,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性,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石雕材料,被人们广泛用于装饰雕塑的艺术创作中。
(2)花岗石是雕刻室外大型雕塑的好材料,花岗岩结构致密,抗压强度高,吸水率低,表面硬度大,化学稳定性好,耐久性强,但耐火性差。质地粗而硬,结实牢固,放上千年不会风化。花岗石颜色又多种多样,有米黄色、淡咖啡色、青色、猪肝色、灰色、黑色、淡红色等。我国各地都有花岗石出产,其中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地所产的花岗石在颜色、质地等方面更好些。
(3)砂岩色彩丰富,纹理变化万千,似木非木,古朴自然,是人类贴近自然、融入自然的绝佳装饰材料,且具有防潮性强、可塑性强、环保、无放射性、无污染、防滑、吸声、吸光、不褪色、抗破损、户外不风化、水中不溶化等特点。
(4)彩石系列是指各种不同色泽的系列石料,主要用于微型雕塑、传统工艺雕塑中。作品色彩自然、形象生动、造型新颖、刻画细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木质材料
由于木材是一种天然材料,在生长中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自然形态和自然纹理,因此要求在创作中要“因材施艺”,把材料的限制性因素变为作品的个性因素,把被动变为主动,发掘材料的质感特性,并从材料的原始形态属性中寻找艺术灵感,充分体现木雕艺术的意趣美和材质美,将木材传达出的那种天然的、质朴的、温润的情感属性合理地运用。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种类繁多,由于不同材料各自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能不同,一方面是其加工方法各不相同,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另一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的色泽效果。金属熔于高温和具有优良的延展性能,以及具有恒久的品质和很强的成型性,因此,金属颇得人们的青睐,古往今来,金属材料一直是艺术家们施展才华最热衷于采用的材料之一。金属装饰雕塑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有铜、铁、钢、铝、金、银以及各类合金材料。
(1)钢和铝。各种钢材和铝材具有的冰冷感受来自于其表面材质的一致有序和亚光的灰色调,作为工业化生产的产物,批量的生产使它们具有相同的质感、肌理、色彩、光泽,与自然材料相比,其缺少了个性,缺少了大自然赋予的不同变化。但是高科技的发展使得它们具有了打破僵局的可能性,丰富的表面肌理加工和色彩处理又赋予它们丰富的语言。
以现在流行的不锈钢为例,若在钢合金中,镍加铬的比例大约占整个钢合金量的20%~40%,这样产出的钢是相对不生锈的“不锈钢”,它比平常的碳钢更坚韧,且具有很好的防腐蚀性,利于在室外长期放置。
不锈钢的颜色由于合金含量不同,而从灰色到亮银色。一种比较流行的不锈钢被称为18-8,因为它含有18%的镍和8%的铬。它用于餐具、饭店和医院设备,以及用于其他一些外观十分重要的用途。这些不锈钢有着强烈的光泽,细致密实而且坚硬的质感,深受雕塑家的喜爱。所要注意的是,钢所含的铬不足11%时,暴露在腐蚀的环境中就会生锈,在选材时要格外注意。
铝作为一种纯金属直到1825年才被人们认识,现在它与许多使它更为有用的成分结合,形成多种合金。当铝的纯度相对高的时候,合金就非常软,通常含有硅的合金坚硬,有弹性和抗腐蚀性。颜色有灰色、蓝白色、明亮的银白色。铝有着丰富的成型技术,可以铸造、可以锻造、可以用焊接和铆钉成型。许多型号的铝都比青铜和钢软,所以它们非常容易切割、打磨和成型。然而,有许多热处理铝合金具有比软钢更高的张力。这种热处理合金非常难成型,而且焊接困难。铝材的表面处理工艺,如腐蚀、氧化、抛光、旋光、喷砂、丝纹处理及高光、亚光、无光等,会让原本单调的工业化材料产生不同质感。
(2)铜。雕塑最常用的是青铜。它含有85%的紫铜、5%的锌、5%的锡,加上少量的其他成分。青铜经过抛光后形成金色的光泽,经过氧化和风化后又会形成一种从绿色到棕色的不同层次的色彩。所以铜质雕塑因为其自身的色彩变化丰富,相对一成不变的钢和铝,更具有含蓄而多彩的灵性。与建筑青铜非常相似的是,它用在铸造雕塑的方面已经有许多年了。
新材料
塑料材料
塑料是指以树脂为主要成分,以增塑剂、填充剂、润滑剂、着色剂等添加剂为辅助成分,在加工过程中能流动成型的材料。
塑料作为雕塑材料,主要有以下特性:大多数塑料质轻,不会锈蚀;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耐磨耗性;一般成型性、着色性好,加工成本低;尺寸稳定性差,容易变形;塑料可以被制成坚硬的或柔软的、细密的或轻量的、多孔的或无孔的、坚固的或易碎的、轻快的或无生气的、透明的或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易燃的或耐热的产品。它们可以被制成固体、液体、纤维、泡沫、薄膜、薄片等不同形式。塑料大约有50种大的门类,每个门类又有不同的种类。
塑料有不同的成型方法,分为膜压、层压、注射、挤出、吹塑、浇注和反应注射等多种类型。
树脂可分为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两大类。松香、安息香等是天然树脂,酚醛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环氧树脂等是合成树脂。合成树脂是现代社会出现的一种人工复合材料,俗称“玻璃钢”,由于它的成型工艺比较简单,可塑性强、质地坚硬、强度高、重量轻,可用隔离剂分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任何一种颜色的着色处理,而且价格便宜,所以,这种材料在当下雕塑的实际应用中十分广泛。
以人工合成树脂作为造型材料的装饰雕塑,最大的特点是成型工艺简单、硬度高、强度大、重量轻,并可以模仿任何自然材料的质感,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同时合成树脂还具有极好的附着能力,可以附着各类颜料和油漆,是很适合现代彩色雕塑的材料,具有非常强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有机玻璃
有机玻璃俗称亚克力,也是一种热塑性塑料,有极高的透明度,重量仅为普通玻璃的1/2,抗碎裂性能为普通硅玻璃的12~18倍,机械强度和韧性大于普通玻璃10倍,硬度相当于金属铝,具有突出的耐候性和耐老化性,在低温(50~60℃)和较高温度(100℃以下)下冲击强度不变,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可耐电弧,有良好的热塑加工性质,易于加工成型,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质,可用锯、钻、铣、车、刨进行加工,化学性能稳定,能耐一般的化学腐蚀,不溶于水。
有机玻璃的成型相对来说,没有很自由的塑造空间,适合简单的几何化的造型。可以用黏合剂黏结成各种形状的器具,也能用吹塑、注射、挤出等塑料成型的方法加工一些相对简单的造型。
有机玻璃具有十分美丽的外观,经抛光后具有水晶般的晶莹光泽,别名“塑料水晶皇后”。
纤维材料
纤维材料纳入雕塑材料的范畴,是在“泛雕塑”的诞生下延伸出的新材料。纤维艺术雕塑,又称软雕塑,是纤维艺术与雕塑艺术的结合产物。纤维艺术是以天然动、植物纤维(丝、毛、棉、麻)或人工合成纤维为材料,采用编织、环接、缠绕、缝缀等多种制作手段塑造形象的艺术形式。纤维艺术特定材质的运用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纤维艺术的造型语言具有更多的表现力和可能性。传统的纤维艺术往往是平面化的,表现形式常以壁挂、织毯为主,因此也被称为“墙上的艺术”或“地上的艺术”。但是,近年来纤维艺术向多元化发展,尤其是许多艺术家将立体造型的语言融入纤维艺术的创作,形成了当今社会广为流传的纤维立体织物、软雕塑,有力地扩充了纤维艺术的表现力,使传统的纤维艺术具有现代艺术的意义。
陶瓷材料
陶瓷是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立体造型艺术材料,由于陶瓷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性和物理性能的恒久性,所以成为文化艺术重要的物质载体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陶瓷在装饰造型艺术中仍然被人们广泛应用。陶瓷是陶和瓷的总称。陶和瓷在质地上有所区别,陶的密度比瓷的要小,烧成温度也低于瓷,人们在烧制陶的过程中,技术不断提高,对于窑的温度的控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自殷商早期,就已出现了以瓷土为原料的陶器和烧成温度高达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由陶向瓷的过渡。
在现代装饰雕塑艺术中,陶瓷也是重要的材料之一。由于陶瓷原料黏土的可塑性很强,成型工艺可以用捏、塑、挤、压等一系列手法,在色彩装饰上有素胎、单色釉、彩色釉、花釉、釉上彩、釉下彩等多种装饰方法,所以作品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恒久不变的品质,深受现代艺术家的喜爱,已成为当代装饰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玻璃材料
玻璃一般在玻璃原料燃烧溶解后都形成液体黏稠液,要使其冷却成型,大都采用型吹法,使用各种材质的模型,如木材、黏土、金属等预先制成所需要的型器,把熔化的玻璃液倒入模型内,待冷却后再将模型打开即成,一般用于吹玻璃无法制成的器具,大部分的工厂都采用此种方法,可以大量生产。另一种为吹气成型法,即吹玻璃,就是取出适量的玻璃溶液,放于铁吹管的一端,一面吹气,一面旋转,并以熟练的技法,使用剪刀或钳子,使其成型。玻璃的制作并不十分复杂,其实就是由液态到固态的变化过程,在制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吹制玻璃。
现在的玻璃材料雕塑,很多是与光影技术结合,使玻璃的晶莹多彩效果更具魅力。
光、电媒介材料
光、电,之所以称其为媒介,因其与传统雕塑材料的客观物质特征相左,光与电构成的雕塑也许是摸不到的虚幻影像,但它从视觉上仍然给观众以雕塑般的审美感受。很多传统材料可以通过光电为媒介呈现出新面孔,比如讲绚烂的影像投射到原本简单静止的雕塑之上,使其呈现出多面的面孔。
水、植物材料
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都是和审美文化密切相关的。水和植物作为人类最亲近的一种物质,是生命的象征。
以水为主材的雕塑作品同以往的喷泉雕塑不同,当下的装饰雕塑以水为主要审美语言,水是雕塑的主体,其他材质只是辅助部分。
植物也被用于造型中,体现出雕塑般的艺术表现力。西方传统的园林雕塑只是近乎平面意义的植物图案创作,而现代植物雕塑是真正雕塑意义上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