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堤基底

24字数 1076阅读模式

简介

路堤基底是指路堤填料与原地面的接触部分。为使两者结合紧密避免路堤沿基底发生滑动,防止因草皮、垃圾、树根腐烂而引起路堤的沉陷,需要根据基底的土质、水文、坡度和植被情况,填筑高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路堤基底

处理

对于一般的基底处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伐树除根及表土处理

在路堤填筑时,如果不清除结合面上的草木树根等有害于路堤稳定的杂物,在路堤修筑成型后,一旦杂物发生腐烂变质,地基将发生松软和不均匀沉陷等质量问题。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必须在填土之前做好伐树、除根和表层土壤处理工作。特别是当路基填筑高度小于1.0m时,应注意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草丛全部挖除。伐树、除根和清草作业,可采用人工方法或机械方法作业。

如果基底的表层土系腐殖土,应将其表层土清除换填,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应不小于30cm,并予以分层充分压实,压实度应符合规定要求。如发现草碳层、鼠洞、裂缝、溶洞等,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将其处理好,以防止路堤填筑后而发生塌陷。

2.耕地和水田的处理

当修筑的路堤通过耕地时,在正式填筑之前,必须先对耕地填平压实,如其中有机质含量和其他杂质较多时,碾压时因弹性过大,不容易被压实,应当换填干土。对于稻田,其表面往往有一层松软薄层,如果直接在其上面填土,不但机械通行性很差,而且填土也不能充分压实。

如果路堤填土厚度较大,第一层要填层0.5~1.0m厚,施工机械才能通过,以后可以按规定厚度铺填,能够充分压实时可不必进行其他处理。如果填土厚度较小时,第一层则不能填得太厚,否则填土无法得以碾压密实,这需要在基底挖沟排水,使填土保持干燥,再进行填方压实作业。如果水田的水位过高,不能再采取开挖排水沟解决排水问题,而应在原表土和填土之间加砂垫层式其他水稳材料,以利于水的排出。

如果填土基底有小池塘或泉眼,就应呈设置暗排水设施,或者用耐水性的材料或碎石充填压实到原水位的高度以上,在填土后进行有效地排水,防止侵入填土之中。

3.坡面基底的处理

填方路堤的基底若为坡面地,在填料自重荷载作用下,粒料极易失稳而沿坡面产生滑移。因此,在路堤正式填筑前,必须注意对基底坡面处理后才可进行填筑。施工经验表明:当坡度较小,在(1∶10)~(1∶5)之间时,只需清除坡面上的树根、杂草等杂物后,将翻松的表层压实后即可保证坡面的稳定。但当坡度较大,在(1∶5)~(1∶2.5)之间时,应将坡面做成台阶形(见图2-9),一般宽度不宜小于2.0m,高度最小为1.0m,而且台阶顶面应做成向堤向倾斜3%~5%的坡度,如果基底坡面超过1∶2.5时,则应采用修护墙、护脚等措施进行特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