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池

64字数 753阅读模式

简介

为降低公路工程的投资,对于气候干旱、排水困难地段,在不适宜设置上述排水设施时,可利用沿线的集中取土坑或专门开挖的凹坑修筑蒸发池,以汇集路基上的地表水,并通过蒸发和渗漏使水消散,使路基不受水的侵蚀。

蒸发池

位置

当直接使用取土坑作为蒸发池时,蒸发池边缘距路基边沟的距离不应小于5~10m,冻土、黄土、盐渍土地区应距离更大些,甚至超过20m,对于面积较大的蒸发池也不得小于20m。池内的水面应比路基边缘低至少0.60m,池中的水位应低于排水沟的沟底。蒸发池同边沟或排水沟之间设排水沟相连,池中水位应低于排水沟沟底。

当直接利用或人工挖掘专用蒸发池时,用排水沟将路基路面所汇集的地表水、地下水集中排泄到蒸发池。

形状

蒸发池的平面形状可采用矩形或其他形状,池底应做成两侧边缘向中间倾斜的横坡。其设置后不应使附近地面形成盐渍化或沼泽化。为防止其他水流随意流入蒸发池内,在池的周围可围筑一定高度的土埂。

容量

蒸发池的容量应以一个月地表水汇入池中的水量能及时完成渗透和蒸发作为依据,但每个蒸发池的容量不宜超过200~300m3,蓄水深度不应大于1.5~2.0m。

施工

(1)用取土坑作蒸发池时,与路基坡脚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10m,面积较大的蒸发池至路堤坡脚的距离不得小于20m,坑内水面应低于路基边缘至少0.60m。

(2)坑底部应做成两侧边缘向中部倾斜0.5%的横坡。取土坑的出入口应与所连接的排水沟或排水通道平顺相接。当出口为天然沟谷时,应将水妥善导入沟谷内,不得形成漫流,必要时予以加固。

(3)蒸发池的容量应当适宜,一般不宜超过300m3,其蓄水深度不应大于1.5~2.0m。在蒸发池的周围应修筑土埂,防止其他水流流入池中。

(4)蒸发池设置的位置应得当,最好征求当地有关部门的同意,不应使附近地区产生泥沼化及影响当地的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