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路肩是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结构。路肩通常由路缘带(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设置)、硬路肩、土路肩三部分组成。
作用
(1)由于路肩紧靠在路面的两侧设置,具有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的作用。
(2)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之用,有利于防止交通事故和避免交通紊乱。
(3)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这对保证设计车速是必要的,尤其在挖方路段,还可以增加弯道视距,减少行车事故。
(4)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使用。
(5)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并起引导视线的作用。
宽度
由于我国土地利用比较紧张、因而确定路肩宽度应根据在满足路肩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窄宽度的原则确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肩宽度应考虑发生故障车辆随时都可在路肩上停留所需的宽度。
右侧路肩宽度
设计速度/(km/h) | 高速公路 | 一级公路 | 二级公路 | 三级公路 | 四级公路 | |||||||
120 | 100 | 80 | 100 | 80 | 60 | 80 | 60 | 40 | 30 | 20 | ||
右侧硬路肩宽度/m | 一般值 | 3.00或 3.50 |
3.00 | 2.50 | 3.00 | 2.50 | 2.50 | 1.50 | 0.75 | |||
最小值 | 3.00 | 2.50 | 1.50 | 2.50 | 1.50 | 1.50 | 0.75 | 0.25 | ||||
土路肩宽度/m | 一般值 | 0.75 | 0.75 | 0.75 | 0.75 | 0.75 | 0.50 | 0.75 | 0.75 | 0.75 | 0.50 | 0.25(双车道) 0.50(单车道) |
最小值 | 0.75 | 0.75 | 0.75 | 0.75 | 0.75 | 0.50 | 0.50 | 0.50 |
(1)设计速度为120km/h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右侧硬路肩宜采用3.50m;六车道、八车道高速公路,宜采用3.00m的右侧硬路肩。
(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在右侧硬路肩宽度内设右侧路缘带,其宽度为0.50m。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分离式路基,应设置左侧路肩。左侧硬路肩内含左侧路缘带,左侧路缘带宽度为0.50m。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分离式路基的左侧路肩宽度
设计速度/(km/h) | 120 | 100 | 80 | 60 |
左侧硬路肩宽度/m | 1.25 | 1.00 | 0.75 | 0.75 |
左侧土路肩宽度/m | 0.75 | 0.75 | 0.75 | 0.50 |
排水设施
路肩排水的组成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肩由硬路肩、土路肩两部分组成。路面汇集的路面水通过硬路肩排水设施,由拦水带拦截路面表面水,通过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泄水口(俗称水簸箕),将水汇入边坡急流槽,引入路堤坡脚的排水沟内,最终排泄至附近的天然河流中。50~75m宽的土路肩汇集的水一般直接漫流至边坡,然后汇至坡脚排水沟后排除。
一般公路的路基宽度不大,填土高度在8m以下的路堤,往往直接将路面水漫流到边坡坡面进行排泄。对于多雨地区的高路堤,应参照高速公路设置拦水带、急流槽排泄路面上的汇水。一般公路由于受到建设资金的限制,即使路面是高级路面,传统的做法也是采用土路肩,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路肩结构,最好把路肩结构等同于路面结构。
当一般公路采用土路肩结构时,如果超高路段路肩也设超高,横坡与路面超高值一致,土路肩汇集的水会渗入路面基层或路床,一方面下渗水停留在基层中而软化路基,另一方面过量的下渗水会在平曲线的中点附近区域形成汇水漏斗,水流若从道路中央路表面或内侧土路肩渗出,很容易引起路面产生早期损坏。
拦水带可由沥青混凝土现场浇筑,或者由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筑而成。
拦水带的顶面应略高于过水断面的设计水面高(水深)。在矮路堤不设防撞防护栏的路段上,拦水带的外露面高度不宜超过10cm,其迎车面坡度不宜陡于1∶2。设置拦水带汇集路面表面水时,拦水带过水断面内的水面,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不得漫过右侧车道外边缘,在一般公路上不得漫过右侧车道的中心线。
拦水带的泄水口可设置成开口(喇叭口)式。设在纵坡坡段上的泄水孔,宜做成不对称的喇叭口,并在硬路肩的外侧设置逐渐变宽的低凹区,如图3-25所示,低凹区的铺面类型应与路肩相同。设在平坡或缓坡坡段上时,泄水口可做成对称式。
急流槽用于排出路肩的集水,其纵坡坡度与所在的路基边坡应一致,槽身的横断面做成槽形,多数由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拼装而成。进水口也做成喇叭口式的簸箕形,出水口处应设置消能设施。为便于进水口的汇水和泄水,在进口处可设置低凹区。
急流槽设置在计算路面表面水流量与路肩过水断面容许过水量相等的地方;或者在路线凹形竖曲线底部及构造物附近,并考虑地形、边坡状态与其他排水设施的连接,选取设置的最佳位置。一般路段急流槽设置间距以20~50m为宜,最大间距不宜超过100m。
当硬路肩汇水量较大时,或硬路肩宽度狭窄,或爬坡车道占用了路肩过水断面等,使得流水断面不足时,可在土路肩内侧边缘上设置路肩排水沟。路肩排水沟可采用“U”形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也可采用8cm管径的PVC管,类似渗沟结构砌筑,沟底纵坡与路线纵坡一致,并且不小于0.30%。
路肩排水的施工
在路肩排水的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路肩的压实质量 无论是土路肩还是硬路肩,如果压实度不符合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将产生工后沉降,从而形成局部积水。一旦出现这种质量缺陷,修补异常困难。因此,路肩压实度等级应等同于路面相应层位的等级与要求。高等级公路路肩结构与路面结构相同时,路肩与路面各结构层连成整体,应同时进行施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土路肩按路床压实度要求进行碾压,并尽快植草防护。
一般公路如果采用土路肩结构,除压实要求达到路面等级外,还应在选择填料上得到保证。路肩填料应尽可能选用粗粒土,如砾石、碎石、碎砖等,禁止使用膨胀黏性土、盐渍土。
(2)平整度与横坡控制 路肩平整度和路拱横坡直接影响到排水的效果,关系到将来是否出现积水现象,因此应从路床开始层层予以保证,使这两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水泥混凝土路肩尽量与行车道连成整体同时进行施工,如果为沥青类结构或土路肩时,混合料摊铺、整平、初压等一系列工序,均应及时用3m直尺按土路肩20mm、硬路肩10mm的标准检查,出现异常立即进行调整。
(3)测量放线的准确性 为了保证路肩边线的直顺度,路肩边缘打桩、水准测量、挂线都是不可缺少的工序。在急流槽进水口段的水簸箕段,拦水带边缘曲线必须圆滑,水簸箕的曲面必须平顺。
(4)急流槽的基底及两侧回填 路堤急流槽是以人工填土为基础。泄水槽基底往往被冲刷掏空,其主要原因是拦水带没有发挥作用,消力池埋深不够,急流槽两侧回填土夯实不密实。在施工中除按设计进行外,必须保证拦水带路缘石与急流槽间的过渡段圆顺连接,确保无空隙。
急流槽的基底必须是密实的压实土,槽两侧回填土要求以人工夯实,且比急流槽顶高出5~10cm。急流槽出水口处设置跌水,消力池埋置深度在冲刷线以下0.5m。
(5)沥青混凝土拦水带的制作 沥青混凝土拦水带可以使用自动化缘石机或带缘石成型附件的沥青摊铺机现场滑模制作。在制作成型的过程中沥青混合料温度应在1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