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一般需将底部粗砂铺设厚度、透水管线位置、透水管与三通(四通)的连接质量、粗砂的相对密度作为质量保证要点。
(1)铺设沟槽底部粗砂。排水沟槽开挖验收完成后,在沟槽底部铺设符合设计要求的粗砂并压实,管沟底部粗砂的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避免软式透水管直接接触管沟底部。施工方检测压实质量,其相对密度合格后报送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能铺设软式透水管。
(2)铺设软式透水管。按照管沟节点、三通(四通)的位置裁剪长度合适的软式透水管。人工铺设软式透水管,同时使用钢尺等量测工具定位并人工调整软式透水管与沟槽侧壁的距离至设计及规范要求,并及时间隔2m左右采用粗砂包裹固定,且保证顺直度。
施工方应经常检查透水管接头型式、连接方法、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接头部位施工时,接头要对正,以保证管件安装中心线一致,同时要保证管道畅通。若采用无砂混凝土管时,其接头缝隙不应超过5mm。
(3)铺设管侧和管顶粗砂。管侧和管顶粗砂铺设应满足设计规定的相对密度要求,施工方应重点控制粗砂压实的方式和质量。一般情况下,此处的粗砂压实应采用注水振捣法。
(4)自流内排双排排水渠段。渠坡纵向集水暗管采用强渗软式透水管,渠底沿中心线设双排纵向集水暗管,每隔16m设一个逆止式排水器,间隔16m设一道横向连通管。横向连通管同样采用强渗软式透水管,内径同纵向集水暗管,横向连通管绕过齿墙铺设,绕齿墙需挖槽,铺设透水管后填充粗砂并捣实。施工方除按照单层排水质量要求控制外,还应重点控制上下层排水系统的连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