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重力式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是指一种以墙体自重来抵抗岩土压力,防止边坡围岩坍塌,使边坡保持稳定的人工构筑物。在道路工程中,可用以支撑路堤或路堑边坡、隧道洞口,防止水流冲刷路基,同时也常用于处理路基边坡滑坡崩塌等路基病害。尤其在山区公路挡土墙的应用更为广泛,这是我国在公路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边坡加固措施。
相关百科
重力式挡土墙构造
路基边坡加固常用的重力式挡土墙,一般由墙身、基础、填料、排水设施和沉降缝与伸缩缝等几部分组成。
墙身
墙身是重力式挡土墙的主体,由墙背、墙面、墙顶和护栏等部分组成。其构造应在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按照结构合理、断面经济和施工方便等原则确定。
基础
绝大多数的挡土墙都直接修筑在天然地基上。
墙后填料
重力式挡土墙墙后的填料,可以采用透水性良好的砂砾或碎石材料,但膨胀性土不得作为挡土墙的填料。对于加筋土挡墙,为增加拉筋与填料间的摩擦力,宜选用饱水内摩擦角大于25°的砂砾等材料,但最大颗粒的尺寸不应超过25cm,其中粒径大于15cm的颗粒不得超过25%。
排水设施
挡土墙应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下渗和流入墙后土体,以免地基承载力严重下降、墙体后的推力增大和拉筋腐蚀加速。同时防止墙体后积水致使墙身承受额外的静水压力,减少季节性冰冻地区填料的冻胀应力,消除黏性土填料浸水后的膨胀压力。
伸缩缝
伸缩缝也称为接缝。为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而使墙身受力带来不利影响,在地基性质和墙高等发生突变处,应设置沉降缝。同时,为防止圬工砌体因收缩硬化和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应设置伸缩缝。在情况允许时一般将沉降缝和伸缩缝结合在一起设置。
重力式挡土墙的类型
重力式挡土墙可分为倾斜式、斜式和直立式三种。
1.从土压力来看,斜墙背压力相对较小,其中斜墙背压力相对较大,直墙位于两者之间。
2.挡土墙应在施工过程中开挖,因为斜向上的墙背应与临时边坡结合,斜向下的墙背更好填筑。如果是填土工程,建议采用斜墙背或竖墙背,然后用填土作业夯实。但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减少土压力,也可以采用斜墙。在这种情况下,应注意墙背周围的回填质量。
3.如果墙面正面比较平整,建议使用倾斜墙面;如果地形本身比较陡峭,不适合用斜墙,因为墙体会比较高,所以建议用直墙或者斜墙。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要点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需满足:①墙体在所有外荷作用下的抗滑及抗倾稳定要求;②地基容许承载力、沉降量和不均沉降量的要求;③墙体结构强度的要求。根据上述要求及运用条件合理确定挡土墙的断面。衡重式挡土墙设计的主要关键是确定减压台的高程;半重力式挡土墙设计的主要关键是确定墙背折线转折点的位置,这些均需通过计算比较加以确定。
重力式挡土墙的五种形式
根据挡土墙稳定性的不同,重力式挡土墙分为悬挂墙、扶壁墙、锚碇、平板和加筋土五种形式。其中重力式结构简单,工期短,地基承载力高。墙体挡土墙的悬挂主要靠墙踵悬臂土的重力来维持,施工方便,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扶壁式挡土墙数量少,对地基承载力无特殊要求。锚板式挡土墙由立柱、墙板等组成。其结构轻巧灵活;加筋挡土墙结构轻,刚度大。适用于加固河岸、围堰等。
重力式挡土墙施工流程
施工程序为:测量放线→基坑开挖→基底承载力检测→基础砌筑→墙身砌 筑→墙顶抹面、墙面勾缝→清理现场。
重力式挡土墙施工要点
1、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必须进行详细的测量定位,标出开挖线。基坑分段跳槽开挖,边坡稳定性差或基坑开挖较深时,必须设置临时支护。
(2)基坑开挖时,核对地质情况,对基底进行承载力检测,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3)基坑开挖做好临时防、排水措施,做到坑内积水随时排干,确保基坑不受水的侵害。
2、挡土墙基础。
(1)基础施工前,土质基坑要保持干燥,受水浸泡的基底土必须全部清除,并用满足填筑要求的土体回填(或以砂、砾石夯填)至设计高程。
(2)硬质岩石基坑中的基础,宜满坑砌筑。
(3)当基底设有向内倾斜的稳定横坡时,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并在基底设置泄水孔,坐浆后砌筑基础。
(4)当挡土墙基础设置在有横坡的岩石上时,应清除岩石表面风化层,并按设计凿成台阶;当沿墙长度方向有纵坡时,应沿纵向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
(5)基坑应随砌筑分层回填夯实,并在表面留3%的向外斜坡。有渗透水时,应及时排除;在岩体或土质松软、有水地段,应避开雨季,分段集中施工。
3、挡土墙墙身。
(1)浆砌片(块)石挡土墙砌筑时必须两面立杆或样板挂线,外面线应顺直整齐,逐层收坡,内外线顺直。在硇筑过程中,应经常校正线杆,以保证砲体各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2)砌筑墙身时,先将基础表面加以清洗、湿润,坐浆砌筑。砌筑工作中断后再进行砌筑时,应将砌层表面加以清扫和湿润。
(3)砌体应分层坐浆砌筑。砌筑上层时,不应振动下一层,不得在己砌好的砌体上抛掷、滚动、翻转和敲击石块。砌筑完后,应及时进行勾缝。
(4)挡土墙应分段砌筑,分段位置设在伸缩缝或沉降缝。各段水平缝应一致。
(5)挡土墙的泄水孔应预先埋设,向排水方向倾斜,保证排水顺畅。
(6)砌体石块应互相咬接,砌缝砂浆应饱满。砌缝宽度一致(浆砌块石),上下层错缝(竖缝)距离不得小于8cm,并应尽量使每层石料顶面自身形成一个较 平整的水平面。
(7)混凝土挡土墙的浇筑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当进行分层浇筑时,应注意预埋石笋,连接处混凝土面必须凿毛,并在浇筑前清洗干净。浇筑结束后,用土工布覆盖喷淋养生。
4、墙背填料、填筑。
(1)墙背填料选用水稳定性和透水性良好的碎石类土、砂类土。填料中严禁含有有机物、草皮、树根、冰块等杂物及生活垃圾。
(2)挡土墙的墙体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方可进行墙后填料施工。挡土墙顶面应做成与路肩一致的横坡度,以便排除路面水。
(3)墙后必须回填均匀、摊铺平整,填料顶面应按没计要求设置横坡。在墙后lm范围内,不得有大型机械行驶或作业。墙后填筑时,应分层填筑,松铺厚度应不超过20cm,压实度应满足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