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由粗骨料、细骨料、填料和沥青按照适当比例配制,经加热拌和后成为符合技术标准的沥青混合料,再经浇筑、铺筑等工艺压实成型冷却凝固后的混合物,称为沥青混凝土。
定义中沥青混凝土的粗骨料、细骨料、填料统称为矿料。粗、细骨料主要起骨架作用,沥青与填料组成黏结剂,把粗、细骨料黏结成整体,并填充粗、细骨料间的空隙,是由沥青作为胶结材料的人工合成材料。沥青与填充料及骨料之间发生的主要是物理反应,是一种黏塑性材料。
国内由于对沥青混凝土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沥青混凝土有多种定义,其定义的主要内容基本相似,但均不全面、完整和准确。所以有必要对沥青混凝土给出一个比较全面、完整和准确的定义。目前国内对沥青混凝土多种定义如下。
(1)公路工程施工给出的沥青混凝土的定义是:有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组成的符合级配的矿料,与沥青拌和而制成的符合技术标准的沥青混合料(用AC表示)简称沥青混凝土。
(2)电力行业标准中沥青混凝土定义有以下几种。
1)沥青混凝土:密实并冷却后的沥青混合料[《土石坝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DL/T 5258—2010)]。
2)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经压实后冷却凝固的混合物[《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DL/T 5411—2009)]。
3)沥青混凝土是沥青与矿料经拌和冷却凝固的混合料[《水工沥青混凝土试验规程》(DL/T 5362—2006)]。
(3)水利行业标准中沥青混凝土定义有以下几种。
1)经压实或浇筑密实冷却后的沥青混合料称为沥青混凝土[《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SL 501—2010)]。
2)经过加热的矿料和沥青,按适当的配合比拌和而成的混合物称为沥青混合料。经压实或浇筑密实后的沥青混合料称为沥青混凝土[《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SL 514—2013)]。
(4)技术书籍中沥青混凝土定义有以下几种。
1)沥青混凝土是一种由沥青、适当级配砂石和矿质填料组成的混合物。
2)沥青混凝土就是以沥青材料将天然和人工矿物骨料、填充料及各种参加料等胶结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人工合成材料。
3)将沥青、骨料与填料等原材料加热并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和均匀成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经过铺筑密实(碾压密实、振捣密实或自密实)、冷却后即成为沥青混凝土。
4)将沥青、矿料与掺合料等原材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加热拌和均匀后成为沥青混合料,再经过压实或浇筑等工艺成型,成为沥青混凝土。
(5)教科书建筑材料中沥青混凝土的定义是:沥青混凝土是由粗骨料(碎石、卵石)、细骨料(砂、石屑等)、填充料(矿粉)和沥青按照适当比例配制而成。在没有浇筑、碾压以前称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综合以上沥青混凝土定义,一个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沥青混凝土定义应包含以下内容。
1)沥青混凝土原材料的组成。
2)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原材料需要按比例合理地加以配合。
3)所用原材料为加热拌和后满足技术标准的混合料。
4)沥青混凝土从拌和到现场铺筑全过程为热施工作业。
5)经过现场浇筑、铺筑等工艺压实成型后冷却凝固。
标准
国家标准为GB/T 20474-2020《沥青混凝土》。
该标准要求沥青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抗裂性、耐久性和稳定性,并且需要符合一定的性能指标。其中,沥青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主要包括弯曲拉伸性能、疲劳性能和低温性能等方面。耐久性方面要求其抗老化性能、耐水性、耐化学腐蚀性等方面都要达到一定标准。而稳定性则要求沥青混凝土在受力状态下不易变形。此外,最新国家标准还对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骨料、沥青等材料的质量进行了规定,以保证沥青混凝土制品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施工中,除了遵循国家标准的要求外,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得到满足。
分类
按集料最大粒径尺寸分:粗粒式(ATB-25,LASM-25,AC-25,Superpave-25等)、中粒式(AC-20,Superpave-20、AC-16等)、细粒式(AC-13,Superpave-13、OGFC-13、OGFC-9.5等)
按级配类型分:连续级配(密级配如AC、Superpave)、开级配(如OGFC)、半开级配(如SMA) 按粗细分:C型(粗型)、F型(细型)
按混合料组成结构分:悬浮密实型、骨架密实型、骨架孔隙型 按拌合及摊铺温度分:热拌沥青混凝土、温拌沥青混凝土、冷拌沥青混凝土。
密度
SMA1型号沥青混凝土的密度是2.46吨/立方米、AC16型号沥青混凝土的密度是2.43吨/立方米、AC20型号沥青混凝土的密度是2.44吨/立方米、AC25型号沥青混凝土的密度是2.45吨/立方米。
价格
沥青混凝土的价格因地区、原材料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而不同,一般来说,其价格在250-600元/立方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