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支撑渗沟适用于滑面埋深2~10m的滑坡体支撑,兼有排除和疏干滑坡体内地下水的作用。
支撑渗沟的作用是支撑可能滑动的不稳定土体或山坡,排除在滑动面附近活动的地下水,疏干潮湿的土体,它常与抗滑挡墙配合使用,作为整治滑坡的措施。
布置
支撑渗沟通常采用成组的条带形布置,并与山体(或土体)的滑动方向大致平行。
在采用矩形断面的情况下,各条渗沟的宽度不少于2~3m。渗沟沟底必须埋置到可能的滑动面(带)以下稳定地层中不小于0.5m,采用M5浆砌片石砌筑并顺滑动面形状作成阶梯形。基顶应有1%~2%的流水坡,基底可做成石牙粗糙面以增加抗滑力。
渗沟内用密度较大的石块充填。
分类
支撑渗沟有主干渗沟和分支渗沟两种。主干渗沟平行于滑动方向,布设在地下水露头处。分支渗沟应根据坡面汇水情况合理布设,可与滑动方向成30°~40°交角,并可伸展到滑坡范围以外,以起拦截地下水的作用。
形状
支撑渗沟的平面形状一般有“III”形和“YYY”形。
深度
支撑渗沟的深度一般以不超过10m为宜,宽度一般采用2~4m,视渗沟深度、抗滑需要及便于施工等因素而定。
支撑渗沟的基底应埋入滑动面以下0.5m,并设置2%~4%的排水纵坡。当滑动面较陡时,可修筑成台阶,台阶宽度视实际需要而定,一般不小于2m。
施工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施工放样→沟槽开挖→底部流水面→反滤层和排水层→封闭层→砼养护
施工步骤
1、测量放线
首先核对图纸,根据各断面填土高度及坡度取适当偏距,之后根据偏距进行测量方线,确保脚墙线型平顺、美观。放线时,由测量人员用全站仪放出边坡坡顶、坡脚线、护脚线(包含镶边及混凝土护肩线),现场作业人员根据所放线路进行挂线,挂线采用细铁丝挂设,防止风力过大将麻线吹断吹偏。之后放出骨架起终点侧边,主骨架及拱骨架线,并用白灰线标示。
2、沟槽开挖
沟槽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土质地段机械开挖至沟槽底部时,预留10cm采用人工开挖。沟槽开挖宜自下游向上游开挖,应随挖随时进行支撑,并迅速回填,不可暴露太久,以免造成坍塌,渗沟开挖必须保证两壁平顺,基础表面应平整,严禁出现反坡或凹凸不平现象。
3、底部流水面
底部流水面模板利用原状土、竹胶板及木方进行加工安装,保证底部流水面坡度比例1:10。混凝土标号为C25。
4、反滤层和排水层施工
反滤层为0.15m砂砾石反滤层、0.15m砂夹卵砾石反滤层和5cmRCP渗排水网垫,排水层为干砌片石铺砌,反滤层采用人工填筑,随排水层分层同步施工。
5、封闭层施工
封闭层采用C25混凝土施工,厚度0.3m,施工完成后,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
6、混凝土浇筑
支撑渗沟均采用C25混凝土浇筑,截水缘与骨架分开浇筑。骨架及脚墙采用C25混凝土浇筑,浇筑时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运至现场后先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行检查,要求塌落度140~180mm,满足要求后采用溜槽入模进行混凝土浇筑。
7、支撑渗沟截水缘与骨架同时浇筑。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刮平,并进行2~3次抹压,第一次抹压与刮平时间间隔0.5h,第二次抹压与第一次间隔1.0h,第三次抹压与第二次间隔2h,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符合要求。
混凝土浇筑用50型插入式振捣棒,快插慢拔,均匀振捣,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得中断,插入下层混凝土15cm~20cm,分层均匀振捣,不得过振或漏振,以表面泛浆无气泡为振捣密实。浇筑过程中,应有专人检查模板,变形情况,控制浇筑速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8、养护
混凝土表面收面抹压完成后12~18h之间及时洒水养护,并用土工布覆盖养生,使砼保持湿润,并避免碰撞和振动。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洒水养护时采用喷淋系统,不间断喷淋养护。
施工要求
(1)支撑渗沟开挖前应按设计型式、尺寸挂线放样,开挖沟槽,沟槽尺寸根据骨架尺寸而定。
(2)浇筑应从衔接处开始,自下而上浇筑,
(3)支撑渗沟应嵌入坡面与坡面密贴,骨架流水面应与草坡表面平顺。